紙張紙板抗張強度儀GB/T453紙和紙板抗張強度的測定法(恒速加荷法)
GB/T 453-1989(代替GB/T453-1979)
本標準等效采用ISO 1924/1-1983《紙和紙板抗張強度的測定——恒速加荷法》。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用符合本標準要求的抗張強度試驗儀,測定抗張強度、伸長及抗張指數的方法。
本標準適于除瓦楞紙板外的所有紙和紙板。
2 引用標準
GB/T 450 紙和紙板試樣的采取
GB/T 451.2 紙和紙板定量的測定法
GB/T 3358 統計學名詞及符號
GB/T 4687 紙、紙板、紙漿的術語
GB/T 10739 紙漿、紙和紙板 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
3 原理
抗張強度試驗儀在恒速加荷下把規定尺寸的試樣拉伸至撕裂測其張力,同時可記錄斷裂時的zui大伸長。
4 術語
4.1 抗張強度、裂斷長、伸長率見GB/T 4687中的7.38、7.39、7.40。
4.2 抗張指數除以定量,以N.m/g表示。
抗張強度
5 儀器
深圳普云PY-H801紙張紙板抗張強度儀:能后滿足在規定的恒速加荷下,作用于試樣,測定抗張強度和伸長??归L力可在帶狀記錄儀或一類似裝置上記錄為伸長函數,抗張強度試驗儀應包括:
5.1 測量和記錄裝置:斷裂時抗長力的精度可達+1%和伸長的讀數精度為+0.5mm的儀器均可使用??箯垙姸仍囼瀮x的有效測定范圍必須在總量程的10%-90%之間使用。
注:對于伸長率低于2%的紙張伸長率的精密測定,用擺錘試驗儀廁測伸長不夠,建議用帶有電子放大器的記錄儀或將一合適的伸長儀放在紙條上,來測量實際伸長。避免試樣在夾子內滑動和其他的影響。
5.2 加荷速度的調節,調節加荷速率使試樣在20+5s內斷裂。
注:為了滿足加荷速率變化不大于5%的要求,擺錘式的儀器不得在擺角大于50°下操作。
5.3 兩個試樣夾,應將試樣的整個寬度夾緊,不許滑動和損壞試樣。夾子中心線應與試樣的中心線同軸,其夾緊作用力的方向與試樣長度的方向保持±1°的垂直。兩夾子夾紙的表面或夾線應保持±1°的平行。試驗中也應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5.4 兩夾子間距是可調的,應能調到所要求的試驗長度,但精度不得超過±1mm。
6 試樣的采取和制備
6.1 取樣按GB/T 450規定進行。
6.2 在平板紙和卷筒紙距邊緣15mm以內一次切取足夠數量的試樣,以保證縱向和橫向各有10個有效的數據,試樣不允許有任何紙?。ㄊ殖埐皇?5mm以內的限制)。
試樣兩個邊應是平直的,其平行度在0.1mm之內,切口應整齊無任何損傷。
注:切軟薄頁紙時,可用較硬的紙夾起切取。
6.3 試樣尺寸
a. 試樣的寬度應為15、25或50mm,允許偏差-0.1mm 和+0.2mm。
b.試樣應有足夠的長度,這樣夾試樣時不會觸及夾間的試樣,通常zui短長度為250mm,實驗室手抄片按其標準規定切取。試驗時夾距小于180mm時,試驗報告中應注明所用長度。
7 試樣溫濕處理
試樣按GB/T 10739的規定進行溫濕處理。
8 試驗步驟
8.1 儀器的校準和調整
按PY-H801紙張紙板抗張強度試驗機(拉力機)說明書安裝儀器,按附錄校準一起測力機構,如需要校準測量伸長機構。按5.2條的要求調整加荷速度。
調整夾子的負荷,在試驗過程中,試驗紙條既不滑動又不損傷。
用適當的砝碼,夾在夾子上,砝碼帶動加荷指示裝置,記錄其讀數。檢驗指示機構,不因有過大反撞、滯后或摩擦,如精度大于1%,需作修正曲線。
8.2 測量
在試樣溫濕處理的標準大氣下進行試驗。
檢驗測量機構和記錄裝置的零位及前后水平。
調整上、下夾子間的距離,將試樣夾在夾子內,防止用手接觸夾子間的試驗面積,試樣上施加約98mN(10g)預張力,使試樣垂直地夾在兩夾子間。
先做預測試驗,求出試樣在20±5s斷裂的加荷速率。
開始測定,到試樣斷裂位置記下所施加的zui大作用力,需要時記錄斷裂時的伸長。
紙和紙板的每個方向至少測定10條,這10條的結果應均有效。如距夾子10mm以內斷裂者,應除去不記。
9 測試結果的計算
9.1 結果的表示
分別幾孫和表示紙和紙板縱、橫向所得的結果。試驗室手抄片沒有方向的區別。
9.2 抗張強度按式(1)計算抗張強度,取三位有效數字。
公式: Y=(S/g)*1000或Y=F/( Lw*g)*1000
式中 Y—抗張指數,N.m/g
S—抗張強度,kN/m
g—試樣的定量,g/㎡
F—平均抗張力,N
Lw—實驗紙條寬度,mm 取三位有效數字
9.2.2 計算結果的標準偏差。
9.3 裂斷長
如需要,按式(2)或式(3)計算裂斷長:
公式:
Lb=(1/9.8)*(s/g)*1000或Lb=(1/9.8)*(F/Lw*g)*1000
式中: Lb—裂斷長,km
F—平均抗張力,N
S—抗張強度,kN/m
g—紙張定量,g/㎡
Lw—實驗紙條寬度,mm
試樣的紙張抗張強度和伸長率,按縱橫向進行測定,分別以所有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表示結果,并報出zui大值和zui小值。
計算結果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